? ? ? ? 本網訊(黃克瑤? 向珊? 陳磊? 孫鈺芳)風高浪急,迎難而進。在年終歲尾的關鍵時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為助推中國經濟向穩、向好發展把舵定調。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中國步伐已經邁開。12月28日,三峽集團宣布在長江沿線開工一批生態環保項目,總投資近80億元,建設期預計提供各類就業崗位約3300個,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增添三峽力量。
貴州仁懷:保護上游生態屏障
長江上游,云貴川三省交匯處,神奇的赤水河緩緩流淌,沿著河流穿行,可以嗅到沁心美酒的醇香,尋到當年工農紅軍的足跡……
赤水河,長江上游的一級支流,也是長江上游眾多珍稀特有魚類的重要棲息地和繁殖場所,其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對構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具有重大意義。
位于赤水河中游的貴州省仁懷市,是茅臺酒的故鄉,有“中國酒都”之美譽。市內大大小小的酒作坊分布較多,加之排水管網設施陳舊,混錯接和管網缺陷較為普遍,一度造成生活污水廠混入工業廢水,使污水廠進水濃度波動過大,達標運營存在較大壓力,影響河道水質。
改變勢在必行。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牽頭建設仁懷市中心城區及北部鄉鎮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總投資超10億,項目包含新建雨污管網84公里,整治排口7處,改造排水管網錯混接及缺陷2500余處,新建供水規模2.2萬噸/日,通過對區域內黑臭水體進行整治、雨污管網進行分流改造及修復,進一步完善排水管網空白區,將提高區域內生活污水收集率,減少入赤水河干支流污染物。
▲ 赤水河仁懷境內航拍 攝影:韓濤
“三峽集團參與仁懷市水生態環境治理是踐行共抓長江大保護職責使命、保護赤水河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三峽集團仁懷水環境公司副總經理韓濤介紹,“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完善仁懷市排水體系,避免污染物直排赤水河,有效改善區域內水環境質量,提升赤水河干支流水質,助力仁懷市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湖北宜昌:守護“長陽糧倉”
清江,一條因“水色清明”而被命名的河流,從湖北宜昌長陽縣流淌而過,孕育了最早的巴人文化,而今這片青山綠水是土家族的聚居區,他們守著美如畫的八百里清江,開發了旅游,日子越過越紅火。
▲ 景色怡人的清江 攝影:胡九思
清江支流枝柘河的河谷里分布著一片片農田,這里四面環山,平均海拔600米,自古被譽為“長陽糧倉”。但2016年以來,受地形、氣候等影響,枝柘河頻繁決口,沖毀稻田,糧倉之譽大打折扣。
近年來,長陽縣進行了農田建設,傾力打造高標準農田,水上種稻,水下養魚,稻魚共生。夏天,插秧機將一行行整齊的秧苗插滿稻田,秋天黃澄澄、沉甸甸的水稻等待收割,與周圍的青山綠水形成明亮的對比。
此次開工的枝拓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由三峽基地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估算約2.68億元,包含河道清淤工程、新建砌石擋墻、新建泄洪洞工程、新建節制閘1座,新修交通道路等工程。
“項目建成后,枝柘河河道防洪標準和新建泄洪洞防洪標準、岸坡防護工程抗沖刷計算洪水標準都顯著提高。” 據長陽清江流域(枝柘河流域)綜合治理項目負責人王乃飛介紹,綜合治理項目將有效解決枝柘坪片區內的洪澇災害問題,保障片區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提升人們的生態幸福指數。
安徽舒城:探索“水管家”模式的縣域示范
長江淮河之間,六安城濱水而筑。三峽人緊盯這座城市里與水相關的每一個細節,將供水、排水、管網、防洪排澇、自然河湖等涉水業務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一個城市、一張藍圖、一個機制、一個管家”的“一站式”管家服務正在向縣域拓展。
巢湖上游,六安舒城縣,一個總投資達24.7億元的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即將展開——作為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工程包括污水處理能力擴容增效、污水管網建設、河道水質治理等。
“我們將構建‘廠網河一體化’全要素總圖和統一調度平臺,并借助物聯網技術,全力保障入河污染‘扎口’效果,實現流域內污水全收集,收集全處理,處理全達標,最終所有數據將統一納入六安整個城市智慧水管家系統之中。”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安徽區域公司副總經理陳翔描述著縣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示范項目的未來藍圖,“這是六安‘水管家’模式在縣域的延伸。”
▲ 六安市舒城縣經開區污水處理廠效果圖(資料圖片)
在陳翔看來,未來舒城的改變將是巨大的:“環境優化改善,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衛生水平,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也將有利于改善營商環境、促進招商引資,對于打造宜居宜業的舒城意義重大。”
安徽宣城:增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
鏡頭轉向200公里之外的安徽省宣城市。水陽江畔,“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千百年間,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水陽江,承載著宣城文化之魂,也是宣城人民的供水之源。
曾經,由于水資源季節性流量不均,水陽江枯水期一度影響城市供水。如今,水陽江城區段生態蓄水工程即將立于江面之上,為宣城主城區30萬人飲水安全增添一道保護屏障。
“以建壩蓄水實現‘蓄豐補枯’,可將城區供水保證率提升至100%。”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安徽區域公司派駐宣城項目組負責人馮博介紹,“與此同時,工程還將有效改善區域水生態系統,提升居民生活環境質量。”
據了解,水陽江城區段生態蓄水工程是宣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的一部分,目前綜合治理項目中涉及市政污水管網整治修復工作已經開展,整個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約19.29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地表水污染狀況,有效改善區域水生態系統,還將為帶動城市旅游,助力宣城市高質量綠色發展,打造皖蘇浙區域交匯中心城市提供水環境支撐。”馮博說道。
▲ 水陽江城區段生態蓄水工程海棠灣樞紐工程(資料圖片)
江蘇太倉 :助力城市高質量綠色發展
此時,江蘇省太倉市婁江新城,一條全長4.23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正式開工建設,“拉鏈路”、“蜘蛛網”這些影響城市交通和美觀的頑疾,將在這里得到解決。太倉市正在向地下拓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空間,以高標準的城市建設,加快打造蘇州對接上海的重要樞紐門戶,做強“融入上海、以港強市、對德合作”的戰略發展新高地。
據了解,太倉市婁江新城太倉大道地下綜合管廊及配套工程項目,由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牽頭建設實施,是江蘇省生態環保類重點項目,太倉市重點推動的綠色基礎設施項目。
▲ 太倉市婁江新城太倉大道地下綜合管廊及配套工程項目效果圖(資料圖片)
地下綜合管廊采用四艙設計,不僅能實現供氣、供熱、供水及電力通訊等管線集納,為今后的管線布設、維修提供接入口,避免出現“拉鏈路”、“蜘蛛網”的問題。同時,通過外掛雨污排水管道,在提升區域供水能力的基礎上,還能實現區域污水全收集。
“據測算,地下管廊中的涉水管網年均供水量約1350萬噸,污水收集量約1300萬噸。”長江環保集團太倉項目公司負責人韋成介紹。項目以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為主,結合城市排水設施、道路及橋梁建設,配套海綿城市、綠化景觀等工程,可以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凈化,提升城市環境的的同時,也保障了城市排水安全。
▲ 太倉市婁江新城太倉大道地面景觀圖(資料圖片)
“高質量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良好水環境質量帶來城市高質量發展,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長江環保集團長三角分公司執行總經理蔡意表示,“以長江大保護為抓手,實現城市供水管網全覆蓋、污水全收集,必將為當地長江斷面水質實現好轉提供助力。同時,該項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也將為長三角區域高質量綠色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