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陳磊)大江至此九派分,這里是江西九江。
詩仙李白曾作詩:“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文人墨客多贊頌古潯陽美景,今之九江也因為長江大保護再度煥發生機。
如果李白從古潯陽穿越到今九江,想必又會詩興大發,揮毫吟詠……
九江古稱潯陽、柴桑,亦有江州之名。“湖漢九水入彭蠡澤”,長江九條支流在此匯入鄱陽湖,進而流入長江,九江因此得名。
這里水系通達,素有“據三江之口、當四達之衢”的美譽。水運的便利帶來了古潯陽的繁華,也將文人墨客帶至此地,留下眾多千古名篇。
九江,古有盛名。今日,保護長江母親河,九江亦走在前列。
2018年5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九江組織召開推動三峽集團參與城鎮污水治理現場會,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的“第一槍”在此打響。
在這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在這座水系發達縱橫交錯的城市,怎么做才能實現水環境質量的整體提升?三峽集團攜手九江,拿出了“量身定制”的方案。
兩河串起潯城 沿岸風景美不勝收
九江十里河自廬山北坡而起,由南向北流淌十余公里后,急轉向西,最終匯入八里湖。這一段河面開闊、水緩波平,岸邊綠意蔥蘢、高樓挺立。
▲ 九江十里河水木清華段? 攝影:劉圣賢
夜幕降臨,河邊小廣場上已經響起了廣場舞的音樂,陳秀云匆匆扒了兩口飯,囑咐丈夫收拾碗筷,自己便換上舞鞋出門了。
“別催了,馬上就來。”陳秀云在群里回復了一條語音,笑著說道,“這舞蹈隊里少了我可不行吶!”
陳秀云喜歡跳舞。幾年前,她在水木清華小區買了房,和幾個姐妹們張羅著成立了舞蹈隊。可小區周邊沒有休閑活動空間,附近的環境又一言難盡。
“原來的十里河可以用‘臭水溝’來形容,別說在旁邊跳舞了,就是從這兒走過去都要捂著鼻子。”陳秀云感慨道。
九江水系發達,十里河、濂溪河穿城而過,與小楊河、五柳河等支流構成了九江城區最重要的兩河流域。
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和人口激增,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再加上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等多種原因,九江兩河慢慢成了城區的黑臭水體,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
2018年5月,三峽集團與江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共抓長江大保護戰略合作協議,九江成為三峽集團共抓長江大保護的首批試點城市之一,首個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隨后也在九江落地。
在詳細調查、嚴格論證的基礎上,三峽集團拿出了包括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生態修復等一系列措施在內的系統綜合治理方案。
“九江兩河項目新建污水管網近23公里,修復管道約19公里,雨污改造小區77個,新建4座調蓄池,擴建、新建2座污水廠實現片區污水全收集,開展十里河清淤18萬立方米,讓城市的‘血管’重新脈動起來。”九江兩河(十里河、濂溪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經理張超介紹。
▲ 經過治理的九江十里河水質清澈見底? 長江環保集團江西省區域公司供圖
▲ 九江十里河畔龍門公園? 長江環保集團江西省區域公司供圖
陳秀云終于擁有了自己的活動場所:十里河水木清華段已經換了模樣。河邊種滿了花草樹木,舉目遠望皆是綠色;河面有人工浮島、河上架起了親水廊道,漫步河畔身心愜意;兩岸建起了健身廣場構成濱水休閑景觀,置身其中怡然自得。
不僅如此,現在的兩河流域上,3條濱河生態廊道和10 個大型主題公園已經建成,自上游而下,龍門公園、雙溪公園、水木清華公園宛如三顆明珠點綴在十里河沿岸。曾經穿城而過的“臭水溝”如今成為了串聯生態美景的“綠絲帶”,它串起了沿岸的公園,更串起了兩岸百姓的幸福生活。
節點帶動區域? 系統治理水清岸綠
九江城區有八里湖、南湖、甘棠湖、白水湖、琵琶湖五大湖。這些湖泊構成了城市的水景觀,也是城區防洪排澇的重要調蓄設施。
▲ 九江市白水湖污水處理廠? 攝影:湯偉
在白水湖畔,一座青瓦白墻的仿古建筑與遠處的潯陽樓遙遙相望。這是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以來興建的首座污水處理廠——白水湖污水處理廠,可以收集周邊552公頃范圍內的生活污水,經過一系列程序處理后,讓渾濁的污水變為涓涓清水。
污水處理廠能“吸污吐清”,但治水卻不能只依靠污水處理廠。
“此前,污水處理行業普遍存在著‘重廠輕網’的問題,有污水處理能力,卻沒有污水收集能力,導致很多投入了大量資金興建的污水處理廠成為了擺設。”九江三峽水環境公司總經理王豐說,三峽集團在九江開展的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始終堅持“廠網河一體”,在提升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的同時,還要破解污水收集難題。
以白水湖污水處理廠為例,在規劃設計之初,三峽集團就將整個區域內的排水管網和小區雨污分流改造納入其中,以廠站建設帶動整體區域的水環境綜合治理。
白水湖污水處理廠建設同期,實施了周邊排水管網改造及支管網工程——新建市政污水管道5.17公里,改造市政污水管道7.5公里,并在周邊25個小區開展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總計改造小區雨污管網24.4公里。
以節點帶動區域,不僅大大提升了污水收集率,提高了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效率,同時也改善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
▲ 經過雨污分流改造,白水湖村小區的環境大大改善,村民們送來錦旗表示衷心感謝。攝影:陳潔
白水湖村曾是一個緊鄰長江和白水湖的漁村,退漁還水之后,村民們住進了樓房,但管網不完善、雨污合流,導致小區內經常污水橫流,拉低了生活品質。
隨著白水湖區域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完成,困擾居民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
▲ 改造前的九江湖濱小區
▲ 改造后的九江湖濱小區
在九江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系統綜合治理一期項目中,三峽集團共新建雨污管網231.58公里,完成124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基本解決了芳蘭、白水湖、環賽城湖、兩河等區域內的的污水收集、處理問題。
立當下謀未來 一江碧水源遠流長
長江大保護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時的事兒。
立當下,謀未來。在一期項目取得良好成效前提下,2020年底,九江市中心城區水環境系統綜合治理二期項目全面實施,以九江市“兩河”“兩湖”綜合治理為重點,綜合推進生態綠心保護、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五湖聯動、智慧系統等11項工程,起步即以30年長期合作為周期。
▲ 九江二期項目概覽
一茬接著一茬干,一錘連著一錘敲。九江二期繼續把管網排查修復和小區雨污分流改造放在突出位置,預計將在中心城區(潯陽區、濂溪區)完成管道摸排檢測762公里,新建修復管網超過兩百公里,合作治理重點范圍總計面積約80平方公里。
▲ 九江市餐廚污泥項目效果圖
與此同時,九江二期項目中還包含城鎮污泥及餐廚垃圾處理處置、應急水源地建設和智慧水務系統等系列工程,力圖通過綜合手段全面提升九江市水環境質量。
“在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行業,污泥處置一直是一個技術難題。”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環保集團江西省區域公司執行總經理何文戰表示,九江二期項目為破解該難題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從長三角地區引進的餐廚、污泥協同處理項目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原則,對污泥和餐廚垃圾進行環保無害化協同處理,將產生的沼氣用于供熱及發電,沼渣脫水干化后轉化為土壤的“營養品”。九江市城鎮污泥和餐廚垃圾處理處置工程建成后,每天可處理城鎮生活污水廠污泥150噸、餐廚垃圾200噸。
而正在建設中的智慧水務系統,將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水污染治理,構建“源網站廠河”五級全鏈條監管感知系統,打造“預警-溯源-執法”可視化監管平臺,實現水環境統一監管治理,達到“人水和諧”的目標。